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34%的关税,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迅速作出回应,成为全球第一个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的国家或地区。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也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面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中国将毫不退让。
一、为何中国率先反制?
面对美国的关税讹诈,中国为何选择率先反制?中国香港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创始合伙人兼研究主管葛艺豪(Arthur Kroeber)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给出了三个主要原因:
准备充分,底气十足
葛艺豪指出,中国在过去几年中为应对潜在的外部冲击做了大量准备,包括推动科技自给自足和提振内需。这些努力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此次关税讹诈时,具备了更强的信心和底气。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所言,中国能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是因为中方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美国缺乏尊重,中方忍无可忍
葛艺豪提到,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不尊重的行为。例如,在中方一直协助美方打击芬太尼问题上,美方却无视双方的合作成果,直接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这种行为让中方感到忍无可忍。中方认为,当诚意得不到回应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霸凌,唯有奋力一搏
在中方反制之前,美国已经将关税提高到较高水平。葛艺豪认为,中方的反制是对美国霸凌行径的有力回应。面对这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只有奋力一搏,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二、中国反制的策略与考量
中国此次反制措施不仅迅速果断,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的消息,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将多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暂停部分美国产品输华资质等。
葛艺豪认为,中方的反制措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中方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注重保护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家来华投资。这种策略既体现了中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展现了其长远的战略眼光。
三、白宫决策混乱:关税政策的无理性和后果
葛艺豪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白宫的决策过程“混乱”,缺乏清晰的战略和政策。他认为,白宫试图通过随意动用关税大棒来展示力量,逼迫各国妥协,但这种做法并非基于理性。白宫的做法不仅无法达到其预期目标,反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美国加征关税的做法已经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世贸组织和其他多边机构谴责美方行为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其宣称的“贸易平衡”目标,反而导致自身孤立处境加剧。
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加速:关税政策的意外收获
葛艺豪还提到,美国的关税政策虽然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压力,但也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许多企业开始寻求更多市场机会,并通过投资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国际化趋势并非仅仅因为关税,而是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的战略规划。
中国在科技、农业和稀土等领域的反制措施,也对美国高端制造业形成了巨大压力。这些措施不仅削弱了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还迫使美国企业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布局。
五、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政策延续性
葛艺豪还强调,中国经济的韧性是中方能够迅速反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外部的遏制与打压反而成为中国发展的反向激励,推动中国不断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我突破。
中国政府的政策延续性也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葛艺豪比喻说,中国政府就像在开一艘船,能够引导人们登上这艘船,并确保船朝着既定方向前进。这种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延续性,使得中国能够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保持稳定。
六、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许多国家和地区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甚至重新评估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这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重组,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此外,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七、总结:坚定捍卫自身利益
中国此次反制美国的行为不仅是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击,也是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坚定维护。葛艺豪认为,任何头脑清醒的国家领导人都不可能为了美国降低关税而牺牲与中国的关系。
面对美国的讹诈和压力,中国展现了坚定的态度和强大的实力。中方的反制措施不仅维护了自身的利益,也为全球经贸秩序的稳定注入了正能量。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